胡正好,字适甫,号梅隠、巴山樵、巴山石,重庆璧山人,研究生文化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楹联学会会员,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,重庆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兼创作部主任,重庆市群众文艺创作专家委员会成员,重庆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,重庆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特聘专家,北京大学访问学者。
获奖
2006年《书法》杂志《首届中国青年书坛百强榜》提名奖;
2006年西泠印社《第二届国际艺术节手卷书法大展》最佳作品奖(十佳);
200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美术书法展》书法金奖;
2008年共青团中央《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》青年组一等奖;
2015年《书法》杂志《第五届中国书坛百强榜·谁是高手百名书家争霸赛》三等奖(十强);
2007年重庆市艺术成果政府奖---第四届重庆市艺术奖;
2009年重庆市艺术成果政府奖---第五届重庆市艺术奖;
2017年重庆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;
2019年重庆市艺术成果政府奖---第八届重庆市艺术奖。
入展全国专业展览
200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》;
200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书法大展》;
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》;
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首届全国行书大展》;
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首届普洱茶乡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展》;
200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书法展》;
201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》;
2010年山东省文联、书协《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(行草)大展》;
201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》;
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二届届册页书法作品展》;
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大展》;
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》;
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首届中华“妈祖杯”全国书法篆刻大展》;
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首届全国小品书法展》;
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首届“沙孟海杯”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》;
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三届草书大展》;
201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》;
201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》;
201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》;
2016年中国侨联、中国书协《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》;
2016年西泠印社《百年西泠.湖山流韵---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》;
201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第四届全国草书作品展》;
201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中国精神.中国梦---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作品主题创作暨全国基层巡展;
2019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》;
202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五届草书展.名家邀请展》;
202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》(进京展)。
入展全国重要社会展览
2017年贵州省委宣传部多彩贵州---全国大型书画创作“双百”工程(获10万元创作奖);
2018年《书法》杂志四十年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邀请展;
2019年国家文旅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展。
应邀参加重要展览
200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京津沪渝直辖市名家书法邀请展》;
2005年中国民间艺术节《京津沪渝名家书画邀请展》;
2007年重庆市书法家协会提名《重庆市著名中青年书法家9人展》;
2007年重庆市书法家协会提名《重庆市著名中青年书法家12人展》;
2014年重庆市书法家协会提名《笔底波澜---重庆市60年代书法家12人作品展》;
2019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《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》;
2023年重庆市文联、四川省文联《翰墨中国梦.共画同心圆---巴蜀文化艺术展》;
2023年云南大理州《大理-中日韩书法展》。
应邀参加重要展览
200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《京津沪渝直辖市名家书法邀请展》;
2005年中国民间艺术节《京津沪渝名家书画邀请展》;
2007年重庆市书法家协会提名《重庆市著名中青年书法家9人展》;
2007年重庆市书法家协会提名《重庆市著名中青年书法家12人展》;
2014年重庆市书法家协会提名《笔底波澜---重庆市60年代书法家12人作品展》;
2019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《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》;
2023年重庆市文联、四川省文联《翰墨中国梦.共画同心圆---巴蜀文化艺术展》;
2023年云南大理州《大理-中日韩书法展》。
其它成果
曾随重庆市艺术家代表团访问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俄罗斯、白俄罗斯。作品被韩国碑林博物馆、白俄罗斯国家文联、中国( 香港)艺术品交易所、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、贵州博物馆、昆明博物馆、重庆两江美术馆、江苏盐商博物馆、河南白马寺释源美术馆、河南张海艺术馆、重庆师范大学许伯建艺术馆、郑州大学书法学院、北京大学书画协会等机构收藏。
《青少年书法》杂志、《书法》杂志、《书法报》、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等曾对其作专题报道。
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《北京大学书法作品选集---胡正好卷》(四川美术出版社)、文学专著《梅影堂絮语》(重庆大学出版社),点校出版古地方志清代同治《璧山县志》、民国《续修璧山县志》近30 万字,主审、编写、出版地方历史文献专著《黔江区志》《潼南区志》《重庆交通银行志》等20余部(本)近600 万字。

作品欣赏

















我心写我
我用心爱着这美好的世界。
山川河流、花草林木、大地天空、日月星辰、风雨雷电、鸟兽虫鱼,佛陀的悲悯、老庄的逍遥、孔孟的担当,历史风云、时代潮流,世间万物无不可爱。细微处曾见花开叶落而至眼热心颤,至情时而因世事人性引来悲喜交集。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”我似海绵般吸吮着大千世界给予的美好,常达物我两忘之境,正如书圣王羲之穷名山、泛沧海后的感叹:“我卒当以乐死。”总觉爱之不够,于是乎常生出如汉魏士人般秉烛夜游的念想来。然人生有涯,而大美无尽,虽期颐之寿,岂可得世间之美于无绝期。为此,自己曾辗转反侧夜不能寐,以至常于大醉后痛哭不能已。后思之穷处:古往今来,王侯将相、贤者达人且不能得之永恒,何况我一介凡夫?且既有生,即有灭,这是天道,何必陷于这无妄的贪执之苦?且尽得之而不予之,岂非贼也?于是释然之余,想着在得之于世界之美时,能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的一点美好。
为着这个目标,多年来我笃信积极入世、可以创生美的事物的儒家思想,心心念念于重德行、富学养、经世事,以求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。于是常常自省品性的纯良,长期倾注文艺的融通,一直尽力做事的担当。一路行来,得失自知:有方向不明时的彷徨,有停滞不前中的苦闷,有遭受挫折后的忧伤;也有目标清晰后的镇静,有疑难攻克中的奋勇,有成功收获时的喜悦。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,也不知道我的这些努力是否真的为我深爱着的世界创造了一点美好。但至少,对自己认为的美和美的创造过程,我有记录,方法上除了文字,还有书法。
书法就是写自己的。书法的载体汉字,即是以最简练的点画对世间万象的主观表达,此其一;书法的本体是作者对汉字笔法、字法、章法三要素的艺术化再造,此其二;书法文本内容须契合作者所思、所感、所会,此其三。所以,扬雄说:“书,心画也。”张旭则“喜怒、窘穷、忧悲、愉佚、怨恨、思慕、酣醉、无聊、不平,有动于心,必于草书焉发之。观于物,见山水崖谷、鸟兽虫鱼、草木之花实,日月列星、风雨水火、雷霆霹雳、歌舞战斗,天地事物之变,可喜可愕,一寓于书。”其实,书法就是写自己,对此古人早已定论。
翻阅这本集子,愿读者能够在笔墨点画间看到一个清晰实在的我。
胡正好
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七日夜于梅隐山房
(本文载《北京大学书法作品选集-胡正好卷》.2021年四川美术出版社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