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诗词楹联艺术中心欢迎您!!!   北京诗词楹联艺术中心欢迎您!!!

书法系列推荐
兰亭雅集全国第二届隶书名家提名展——​王建勋
 发布时间:2024/1/2   来源:王玉如   阅读:32684

兰亭雅集
全国第二届隶书名家提名展

主办单位
兰亭雅集网

序  言

昔日王羲之与众人聚集兰亭,为一个民俗节日,更为的是一场把酒言欢借诗交友的旷世盛宴。他们均为玄学名家却各具风采,这使得其不仅局限于一场书会,更是在此享节日之喜悦,言诗酒之雅兴,品山水之无穷,奏流水之华章,并以《兰亭集序》记之。但就其对后世影响,书法文化却更胜一筹,成为今天三月三风情的主题,兰亭也成为举世公认的书法圣地,这恐怕是当年王羲之他们所始料未及的。由此衍生出的“兰亭雅集”成为当代书坛精英展示和交流的平台,凝聚了迁客骚人、文人志士的情怀,更是人们记录情感的重要途径。

自此,雅集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,融入书画诗集之中。在人类所有的文字中,只有汉字超越了工具性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。而中国文人的情趣与对美的不懈追求,则让中国文人的书案变成了艺术的孵化器。转入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。雅集形式,从面对面到以网线相连,书法、篆刻作品从展厅搬上互联平台,顺应时代发展大势。

去年兰亭雅集网重点推出首届“正书系列展”,推出后广受好评。今年应广大书家的要求,继续举办第二届“正书系列作品展”,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筹划,现将第二届隶书名家提名展呈献给大家。隶书是由篆书发展而来,始创于秦朝,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,上承篆书传统,下开魏晋南北朝。经过了秦隶和汉隶的演变,尤其是汉隶,历史上留下大量的“石刻和简牍”,就是在这一时期。魏晋以后的书法,草书、行书、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,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,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,到了清朝,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,在继承汉隶基础上得以创新,形成了隶书的再一次高峰。此雅集隶书四十七位名家,均为历届全国书法展、兰亭展、全国隶书单项展等国展参展、获奖作者,个人风格明显,秦隶、汉隶、简牍、清隶一应俱全,展示的是件件佳作,筛选的也是各路精英,体现的是一种兰亭雅集的境界和时代精神。

初赏兰亭之际会也,细品又非限于兰亭也。正所谓:道者,进乎技矣。今之论书画者,多言“法”,法者,技也,然道也。技无穷,则道亦无穷也,此为书法篆刻家所追寻者。当今之世,复兴文化,崇尚文心,弘扬传统,此为时代之大担当也。
是为序!

兰亭雅集网      
二O二三年十二月五日


参展书家
书家推介/精心打造/高清作品/创作有感

王建勋,1962 年出生于河北定州,1980 年入伍空军某部,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高研班。兼任杏花村书画院名誉院长,中国书画院、北京海之春书画院副院长,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、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,中和圆融书画院行政院长,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社行政社长,北京祈贤堂艺委会主任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,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,中央国家机关书协理事,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,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,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,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中国楹联学会会员、书法艺术委员,北京书协会员,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,中国泰山华侨书画院名誉院长,雅昌艺术网签约书法家。

劲腕挥毫求率意,翰墨金石追古风
 ——军旅书法篆刻家王建勋艺术浅析

■ 程宏钧

光阴荏苒,岁月如歌。转眼离开部队近20年了,也许是因为自己当过兵的缘故,自然对军旅书法家就格外关注。军营的日子不是一段飘渺的梦幻,那是一生难忘的经历,是一种生命深处的眷恋,它赠予了我们钢铁般的意志。我认为,将正大气象和阳刚之美融入到书法艺术当中,唯有军旅书法家最为合适。所以,王建勋先生自然也就成了我关注的对象。
王建勋先生196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,1980参军,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,塑造了一位侠骨柔情的男儿,阳刚之中不乏艺术气质。古人尉缭子曰:“兵者,以武为植,以文为种”,他始终对书法篆刻艺术孜孜以求,乐此不疲,他以军人的品格和胸怀,师自然造化,悟传统文化之真谛,努力寻找着古典与现代撞击的发力点。他把在部队丰富的经历和军人刚直的特点,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书法篆刻当中,再参以军人豪爽豁达的气质和大度洒脱的个性,博涉约取,终于形成了对于古法继承、融合与超越的独特艺术风格。其作品,阳刚大气,率真洒脱,自然拙朴。
王建勋先生书涉多体,行草隶篆皆有所得。从其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对钟鼎铭文用功很深,以及对张迁、乙瑛、二王的独到领悟,深得古典碑帖之意蕴。其书法作品布局多变,笔墨自然,线条老辣,“放”得开、“收”得住,师古不泥,不计工拙,极具个性,形成了一种“天质自然”的书法风格。品读王建勋的书法作品,不难发现他对传统书法的继承,以及在碑帖融合的基础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,同时他把经、史、诗、禅融入到了作品之中,使得他的书法更加有内涵和张力,更为沉着深邃,形成了较宽的书路,达到了一种忘我的、无意而为之的书写状态。
王建勋先生勤于笔耕,师古出新。他对书法的分布、结构、用笔,有着独到的体会。在章法上,重视整体气韵,兼顾细节的完美,成竹在胸。书写过程中,随遇而变,独出机巧。在用笔上,他将点画中的起笔、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,通过提按顿挫、轻重快慢、粗细方圆和上下映带,用笔老辣多变,使线条表现的雄肆奇逸,耐人寻味。其书作注重线条质量和墨色的运用,容意蕴于线条和墨色的微妙变化之中,以锋毫出韵味,以墨色见精神,作品充满了生机和禅意,给人以遐思,足见其功力之深厚。
王建勋先生是一位有性格、懂情趣的人,他能在喧嚣浮躁的都市生活中静下心来,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,不为名利所动,实属不易。他努力钻研古文字,转益多师,博采众长,深悟“书从印入,印从书出”的奥秘。军务之余,操刀刻石,摹秦汉古印、泉布镜铭、瓦当石碣,体味古印之奥妙。其篆刻作品分朱布白、组合适宜,用刀稳健,线条或长或短、或柔或刚,意趣纵横。在字形、虚实的处理上,强调“随类赋彩”、“随印生发”式的布白理念,朱文印圆转流畅,回旋有度,各有承应。白文印推度精良,虚实相宜,错落有致。方寸之间,极富变化。其篆刻边款也颇为精彩,或长文或短句、或画像或碑刻,显示出了他在书法篆刻艺术之外的功力及修养。
书法艺术本身不是孤立的,它需要创作者有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学功底,正如“字如其人”、“人品即书品”。凡善书者,不但重其笔墨,更会注重自我人格的完善。王建勋先生通过“小技”去通乎其“道”,常寻字外之功,在创作书法篆刻作品的同时也时常自作诗文或楹联,其文笔流畅,颇具韵致。近年来,他又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推广传承及公益事业,把书法艺术从书房带到火热的生活之中,进课堂讲学、组织展览、提携后学,从学校、社区到国家重大项目施工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借笔墨写精神,以金石抒情怀,这正是他热爱部队、热爱生活、热爱艺术的本真流露。毋庸置疑,王建勋先生这种执著的艺术追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,正是他书法篆刻艺术向更高境界迈进的有力保证。
翰墨长锋书远志,挥刀金石存古音。让我们衷心祝愿这位古道热肠的谦谦君子,不断羽化自我,勇攀艺术高峰,在今后的日子里,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书法篆刻作品。 


————程宏钧: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



资料整理:王玉如
资料编审:闫  愫


 
北京诗词楹联艺术中心   诗词、楹联、书法、国画、篆刻于一体
电话:13001178177   邮编:101118   网址:http://www.zhjs2019.com   邮箱:zhmkjyg@126.com
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市集西路5号 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8781号-1
全新的理念,超凡的思维,精心的策划,优质的服务,打造一流的展示平台,创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窗口。
打造一流的书画院、创作一流的书画精品、树立一流的行为品德为目标,艺术中心心怀赤诚,热烈欢迎艺术家的加盟,共创繁荣!

您是到访的第 15695596 位用户!